构筑中国空间结构之美首都体育馆、水立方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越来越多气势恢宏、雄美壮观的大跨度建筑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这其中凝结着空间结构专家们的大量心血。而提到我国“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董石麟院士。作为我国空间结构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空间结构事业。
董石麟,出生于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建工学院研究生部,获原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上世纪80年代初,董石麟从北京调回到浙江大学。他将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理论、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也同时带回到浙江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1985年以后,浙江大学开设多次关于空间结构产业的行业培训班。一茬钢结构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在这里接受技术培训,也从此开始了董石麟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将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形成生产力的历程,创建了钢结构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新模式。
在董石麟院士及其科技团队的扶植和支持下,原来员工不足100名,年产值不足80万元的乡镇企业萧山蜗轮蜗杆厂,已经成为驰名海内外,创建“水立方”等奇迹的上市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年生产环保设备和纺织机械的乡镇企业,已成长为创建“鸟巢”奇迹的浙江精工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萧山已被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依托浙江大学创建的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正在向国际一流钢结构企业迈进。
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董石麟承担了许多国内外重大工程的分析、计算、设计和咨询工作:从北京首都体育馆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从深圳机场航站楼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从水立方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到西非洲的马里国家议会大厦;从北京325米高大气污染检测塔到南海大佛多层多跨网架骨架这些项目前后跨度50年。从他手工排算128个方程式,历时两个星期没日没夜的“筚路蓝缕”时期,走到了利用团队力量开发的专业MSTCAD软件的现代化分析设计时代。
如今,80多岁高龄的董院士还经常活跃在产学研活动以及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实践他服务国家建设的报国梦。说起董院士的另一个成果创建和主编《空间结构》杂志, “《空间结构》是全国第一本,也是全国唯一一本空间结构专业杂志,是世界上继英国之后第二本空间结构方面的专业性杂志。”董院士说,“空间结构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建筑水平发展的标志。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在建筑领域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我们如果在原始创新和加工精度上再使把劲儿,就可以把中国从空间结构大国建成空间结构强国。”
董石麟教授自1960年由前苏联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留学回国云开全站appkaiyun,50余年来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工作,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