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农体旅融合发展共享体育康养生活央视网消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和四川总站、成都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生育大会将于11月21日举办。大会以“绿色、青春、健康、共享”为主题,设置了七场平行圆桌对话,邀请了业内多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生育的发展,分享实战案例和探索经验,为生育的产业升级、引领行业破局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9日下午,“绿水青山下的体育康养生活”圆桌对话在麓湖叁分体育公园率先进行。总台主持人朱晓雨主持本场对话,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轶龙、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院长张金文、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徐棠棣、中国登山家夏伯渝和盛世中体集团董事长侯大为参与圆桌对话,共同探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态势,探寻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康养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户外,拥抱青山绿水,享受运动的乐趣,体育运动与绿色生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徒步、骑行、滑雪绿水青山之间,大众参与体育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轶龙详细阐述了运动方式改变所带来的产业创新和消费升级以及其中所蕴藏的巨大机遇。赵轶龙认为,首先,在体育养生方面,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其次,疫情后,运动是良药,运动是基础性疫苗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最后,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为体医融合,体养融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法与手段。同时,赵轶龙分析,影响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做体育康养项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因素,三是相关业态的融合发展水平和相关要素的产业支撑能力。
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院长张金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宝山村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森林康养三大产业体系是如何紧抓地理地貌优势,扩宽农业农村业态,开展民宿、康养融合的业务方向的。张金文认为,农旅体群众性体育运动呈现专业化和泛大众化两个趋势。专业化体现在一些运动对装备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大众化体现在三点,一是大众运动观念转变,二是健康危机催生当代人空前重视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运动化,三是寄情山水,短暂地“逃离”城市。张金文用五个关键词概括了康养体育的定位,分别是:寄情山水、融入社群、长于运动、参与文化、专业医疗保障。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徐棠棣分享了体育康养的“麓湖经验”,麓湖公园社区以营造多元运动场景、培育和孵化运动社群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支撑,在创建体育康养生活方式方面进行尝试,社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建设,大力引导运动活力云开全站app官方网站。此外,社区还培育孵化了自己的文化节日IP:龙舟节、渔获节以及麓客之夜春晚,让运动与活力更加有方向感和内涵。
无独有偶,盛世中体集团董事长侯大为以公司业务举例,讲述了体育+旅游+康养商业模式在国内的“三步走”路线。每拓展一处新业务,公司以体育旅游为牵引,以体育康养基地建设作为升级,再同当地体育医疗相关机构、学校、医院合作,共同推进开发有当地特色的体旅养一体化服务业务。
1949年出生的中国登山家夏伯渝今年已经74岁了,但他仍然对体育运动充满热爱,先是筹备“百城千山”活动,在中国多个城市发起登山活动,接下来还计划挑战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探险南北极,完成之前未竟的心愿。夏伯渝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攀登和无尽的梦想,而他也谈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认知逐渐加深,体育与康养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户外运动的热度也会越来越升高,这是必然趋势。”
体育运动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了桥梁。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的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在体育与山水的融合间探寻身心的平衡,来一场体育康养与休闲旅游的双向奔赴。这场圆桌对话也为进一步激活绿水青山的多元价值,促进体育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助力体育康养产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