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进阶·成都故事①丨依依东望一座城市的考量谈及崛起,叙事总显得太过宏大。但时间长河里,宏大叙事总是由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事组成。今日成都,正在上演哪些故事?
晨光熹微中,一架架飞机从天府国际机场凌空而起;正午时分,阳光倾下,忙碌了一上午的奋斗者走出高楼,转身钻进背阴小巷,点杯咖啡,享受悠闲的午间时光;夕阳斜下,天府绿道上,散步的市民会为弹着吉他的歌者驻足,奔跑的跑者耳机里响起各色音乐……
在成都,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大步流星的发展速度与安逸闲适的生活节奏共同交响;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与精细人本的城市治理互促互进;越来越多的“蓉漂”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些都是“成都故事”的印证。城市东进、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城市在有温度地累积、突破、进阶。
讲述成都故事,见证大城进阶。即日起,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推出“大城进阶·成都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成都,嘉楠是不少人熟知的摄影师。2017年,他发布的一幅照片全网刷屏。由32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长图上,大雪塘、四姑娘山幺妹峰、贡嘎山与其他94座高海拔山峰矗立在城市的尽头。
彼时,人们更多惊叹于大城市中看雪山的新奇和景色的壮丽。今日再看,照片中的城市格局更令人感慨:近处龙泉山郁郁葱葱,远处横断山脉巍峨耸立,远近两列山脉之间,立城千年的成都在广阔平原上生长,“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一目了然。
巧合的是,全网刷屏长图发布前一个月,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东进”正式提出。
“我住龙泉,对东进的节奏有直接感知。”嘉楠的镜头里,“东进”成为新主题。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之眼”丹景台、天府国际机场、成渝城际铁路,都是绝好的持续记录对象。
起说东安湖体育公园,镜头下的照片数以千计。“建筑的变化非常吸引我。‘东进’以来,这片区域几乎一月一个样,记录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嘉楠说。和他一起,还有不少摄影师也在追逐和记录城市“东进”的变化,“我最喜欢的地点是在龙泉山上,站在高处,可以直观、直接的看到,城市在生长,越过山,向外蔓延。”
从火车南站到天府国际机场,一条轨道交通大动脉串起两座枢纽,在穿梭与流动中,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折叠的背后,是打开。2017年4月25日,成都正式启动“东进”战略,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变。在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东进”的实施,是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的长远之计、根本之策、战略之举。
“东进”实施四年多来云开全站app,成都城市位势、空间格局、发展动能的提升日益明晰,在国家开放版图上日渐显现出不同寻常的分量。
向东,是成都早在1996年第三版城市总规就确定的发展思路,受制于龙泉山的阻隔和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却只在龙泉山西侧戛然而止,骨架始终没能拉开。
换为西南片区超大城市,成都面临现实苦恼: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增大、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更重要的是,成都综合实力已迈上新台阶,正处在基础坚实、厚积薄发的重要关口,制约必须打破。
2016年5月,两件大事让成都找到突破的契机: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省委决定由成都代管简阳。向东,在成都有了新的内涵,更大的画卷正在铺开——
龙泉山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绿心,环境容量扩大,有利于调迁不利于盆地发展的产业,也有利于降低中心城区环境负荷,纾解人口压力。
大在区域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东进为成都发挥全省“主干”作用,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保驾护航,使成都从立足西南,到辐射更广大的地域。
大在格局位势。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成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历时四年多,成都东部日新月异。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完成总投资1021.5亿元,十个片区开发全面启动……一座引领高品质生活、凸显公园城市特色的“未来之城”正在成势成型。
以时间量空间。成渝之间,轨道上奔跑的列车设计时速越来越快:从成遂渝铁路的200km/h,到成渝高铁的350km/h,未来,成渝中线高铁设计速度预计将达到400km/h。“我仔细算过,要是按350km/h的速度跑,成渝之间也就1小时左右的距离,要是能按照设计速度跑,时间有望缩短到50分钟内。”就职于成都某电子信息企业,王鑫宇经常往返成渝两地,对成渝中线高铁尤为关注。“很期待,这两年跑得多,往后只会更多。”不仅是成都和重庆。从位置上看,成都“东进”区域正位于辐射成渝城市群的前沿地区。除了助推两大城市共同发展,“东进”还能有效拉动川东北、川南地区经济发展。5月底,总投资31.5亿元的4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园区。“广安携手成都共建园区,‘研发创新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模式很有优势。”江苏南通诺泰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佗道出考量。
这样的联动并非个例。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构建,日开行动车达107.5对,协作推进产业项目464个、完成投资1088亿元……2020年,成都GDP为1.77万亿元,重庆为2.5万亿元,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形成成都都市圈,使都市圈人口、面积与经济总量与重庆相当,是成都发挥极核作用的必由之路,更是“东进”题中之意。
天府国际机场、蓉欧快铁、成渝高铁……凭借“东进”区域的区位优势和越来越完善的交通体系,成都正加快融入空中和陆上丝绸之路,为东亚、南亚和欧洲的联通充当门户。
经过15个月的快速化改造,6月30日,成洛简快速路工程(四环至五环段)全线通车。成洛简快速路工程承担着成都市“东进”的区域通功能,是加强成都市主城区与洛带古镇、简州新城、淮州新城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的重要通道。
“东进”四年,随着交通体系不断优化,更多要素加速向“东进”区域聚集;随着东进区域的快速发展,成都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先看转移。充分发挥成都市现有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战略东移,开辟成都市产业布局的“第二主战场”。
一系列对全市乃至全省意义重大的“压舱石”项目落地东部。5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三岔TOD举行。东部新区、西南交通大学、成都轨道集团强强联手,“这将是成都抢滩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迭代红利的大城重器。”西南交大校长杨丹说。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开工建设,吉利学院入住首批新生,安博、普洛斯等世界500强企业顺利入驻……今后,“东进”区域还将充分发挥双机场所带来临空产业优势和区域带动效应,集聚航空、电子、物流等一系列高端产业,吸引世界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再看联动。
“天府机场临空经济区由成都、资阳两个片区组成。其中,资阳片区距机场仅12公里。”资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离机场最近的地级市,资阳借势腾飞。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汪鸣看来,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支点,联动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共兴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将最大限度提升成渝地区的航空运输枢纽地位,形成区域性的国内国际轴辐式航空辐射网络,为成渝地区聚集经济产业要素,提升产业布局发展竞争力提供支撑和牵引作用。”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东部新区创新用人机制,以一系列精准的人才吸引策略让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入主成都东进区域。
成都提出“东进”战略,翻越龙泉山,开辟“第二主战场”,使得成都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四川省委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成都“主干”地位,“东进”如虎添翼。
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和《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城的意见》。提出了“打造门户枢纽”“建设公园城市”等十大策略,为高质量建设东部新城指明了方向、标定了路径。
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批复》,成都东部新区正式获批,成为省级新区。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开通运营,联通成都市主城区、天府新区与东部新区及天府国际机场,对整体优化成都市“东进”交通网络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