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全站appkaiyun从物流通道到经济跑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全析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西部各省市应如何借助这个“新通道”实现区域发展新飞跃?华略团队第一时间做出全方位解读,向各位读者阐述来龙去脉。
昨天,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消息一时间霸屏各大媒体,中西部开发概念股瞬间飙涨。实际上,西部各省市对这个规划期待了很久,如同久旱逢甘霖!
这个“旱”不仅仅是交通不便造成信息闭塞,更是生产要素集聚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以,这个“甘霖”远不止交通建设的意义,而是发展动力的开启,是市场空间的拓展,对区域经济的重构将影响深远!
可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国西部地区将依托陆海新通道连接中亚和东南亚,真正意义上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直接高效地与参与全球贸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这也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规律不会改变,常识永不过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将是西部地区加快都市圈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重建贸易导向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史上最佳时机。
新加坡一直是中国40多年的学习对象,中国与新加坡也在很多方面开展了合作。无论是新加坡政府还是企业,均深入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其资本、技术、管理和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发挥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以全方位开放引领西部内陆、沿海、沿江、沿边高质量开发开放。通过通道建设密切西北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纵贯中国西南地区,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新亚欧桥、中国—中亚—西亚等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互动,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局势稳定和基础设施完善,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复制式红利将在西部产生,在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走廊将会迎来东部产业转的新移浪潮。
——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支持和促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带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共建发展通道,共享通道资源,提升互利互惠水平,探索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深化国际经贸关系,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这几年西南各省经济增速普遍高于西北、中部,贸易型加工型产业构建起到很大作用,大西南对外开放将迎来切切实实的机遇。
——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交通支撑引领作用,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新“物流+贸易+产业”运行模式,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缩小,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在稳定提升。但是,我们也看到西部地区在产业培育、人才集聚、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上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比如,2019年上半年,西北地区经济普遍处于低位运行,除宁夏外,其他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过于依赖资源禀赋,倚重能源、原材料工业经济,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传统产业投资边际效应递减,而新兴产业没有成长起来云开全站app。
西南地区增长领先全国,其中云南、四川、贵州GDP增速位居前三,分别达到9.2%、9.0%、7.9%,但是重庆只有6.2%,广西只有5.9%。这里面,高速增长省份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有极大关系。实际上,经济基本盘的根本改变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未来的关键,是如何持续吸引更优质的劳动力和产业资本,同时在营商环境改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着力挖掘旅游业的潜力等方面下功夫。
总体来看,“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国内合作、平台运营、通道功能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逐步显现。但在进一步发展中,仍有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既然是“国际”,就不能成为独角戏。陆海新通道旨在链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尤其是中亚和东南亚。
目前,我国各省区市自发探索的合作力度较大,中方大力推动国内产品经“陆海新通道”南下,但经由新加坡、东南亚出口到西南、西北乃至中亚、欧洲的物流线路仍需沿线国家各方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一方面,当前“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以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三层合作机制为主,缺乏多边协作的日常协调工作机制,各方也缺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现有国际合作机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硬件联通合作上,关检等领域制度的对接不足,也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
第二,既然提“陆海”,铁海联运应无缝衔接。我国西部地区普遍存在顶层规划前瞻性、系统性不足,具备多式联运发展潜力的地区,铁路与港口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不畅,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通道建设。
尤其是船舶、港口、口岸、物流基地等重要节点的专用站场、载运机具、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互联互通不足,“最后一公里”衔接困难,主要依靠公路转运,铁海转运不够畅通。
另外,我国西部地区冷链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很大程度上制约“陆海新通道”发挥进口农产品和海产品的作用,阻碍通道潜能释放。
第三,重点在“通道”,但关键词在产业培育。“陆海新通道”不仅应是交通走廊,更应成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走廊。
我国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出口结构有相似之处,如果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无法形成互补关系,就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双方的贸易物流就不对等不平衡,无法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不管对于东部还是西部,产业转型升级是长远之计,终归要考虑基础、区位和资源等条件,而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或“腾笼换鸟”。
从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来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都将是未来陆海联动发展中的热门产业合作方向。
根本所在依然必然当然是产业培育。要将产业趋势风口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利用东部产业转移和新一轮科技及产业变革机遇,战略布局可持续增长的产业体系,尤其是要打造开放型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集群。
长远之计还是要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一线城市完善的综合功能有巨大的引力,这在全世界都如此。西部城市在这几年的抢战中处于劣势,主要还是城市难以吸引人、留住人。
当务之急是对标一流打造营商环境。我有一位生意做得不错的朋友,从上海去西部某省投资跨境电商,看到园区粗糙的配套和设施,就只能客气地感谢当地的官员,并再也不来了。
不管是政务服务、扶持政策,还是园区环境、市场生态,都是重要的营商环境,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诚意和格局。
最后,我们想重点表达一个观点,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只有广大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及全面小康,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因此,不仅西部地区要解放思想、全面开放,更需要中央的加持和东部的赋能,从发展思路、基础设施、产业导入、体制机制创新上对西部地区加强引导、合作及共建。
1978年,在访问新加坡期间,盛情邀请李光耀到中国访问。李光耀说,等中国从十年中恢复过来就去。说,那需要很长的时间。
李光耀不同意,他认为,他们(中国)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后裔,他们有的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士绅的后代。